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微信表情符号被写入判决书,你发的每个 emoji 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微信表情符号被写入判决书,你发的每个 emoji 都可能成为呈堂证供

2022-06-30 10:42:00 非著名程序员

大家好,我是校长。

昨天我看到一条有意思的新闻:微信表情符号被写入判决书了。

新闻的大概内容是:经检索裁判文书网,2018 年以来,全国共有 158 起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其中 2018 年 8 件、2019 年 23 件、2020 年 66 件、2021 年 61 件,增幅明显。那么,对于表情符号的司法认定实践中有什么样的困难?

表情符号的表意解读具有较强主观性,缺乏统一标准,法院难以精准 “翻译” 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此外,同一表情符号在不同手机设备中也会存在显示差异,如苹果 IOS 系统中的 “尴尬微笑” 表情在安卓系统中显示为 “开心大笑”,极易造成双方理解误差。部分 “黄赌毒” 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表情符号替代敏感词表达隐喻含义以逃避侦查。此外,一些犯罪分子直接将表情符号作为犯罪工具实施犯罪,以增加识别、打击难度。

7209556fa1b25f5772f7e2bb9d94f467.png

通俗解读一下这个新闻就是:由于每个人对于表情符号的理解不一样,主观性强,同一个表情符号,每个人认为的答案不一样,发表情符号容易造成双方沟通的歧义,由此,极有可能引发官司。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和你的房东,在微信上沟通交流,你房东给你说:下个月涨房租哈,一个月涨 300 元的房租。

然后,你就给你的房东发了一个「太阳」️的表情符号。你发太阳,可能只是应付房东,并不是同意他涨房租。

但是,你房东认为这个「太阳」是你同意的意思。

所以,当下个月让你交房租的时候,你是按照原来的交的,房东不干了,说:你应该再拿 300 ,涨房租了。

对此,你俩产生了歧义。

然后,房东就去法院把你起诉了。而法院,判决支持房东的加租要求。

我们都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越来越便利,大家都通过聊天工具聊天,所以,像微信里的聊天记录是可以当成呈堂证供的,是法律判决的依据。

所以,聊天记录当中,聊天内容,最好通过文字进行明确表达,而不是采取模棱两可的话。别说表情符号了,其实,同一句话都极有可能产生歧义。

因为没有语气词的修饰,同一句话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极容易产生误解。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我在北京工作期间,当时那三年多,我和我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异地恋爱。当时,通过微信聊天的时候,发文字就很容易产生误解,极容易吵架。

我举个例子,比如,女朋友说:我今天不太舒服。你回复:啊。你女朋友可能理解成这个「啊」是一声的,感觉你在应付。其实,你在内心回复这个「啊」的时候,是四声,表示吃惊的那种关心。当你接下来关心她的话还没回复完的时候,可能那边就已经生气,把你拉黑了。

其实,这就是我认为文字沟通为什么效率非常低的原因,没有了语气词,写文字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因为,你可能语气词表示吃惊或者开玩笑,而文字是无法展示出来的,对方可能理解的就是应付,不关心。

说的可能扯远了,其实,我写这篇文章就是想表达:对于重要的事情的沟通的交流,尽量面对面,或者电话,或者视频,这样效率比打字可高多了,而且不容易产生误解。

有时候,我感觉文字交流的效率真的很低。

我感觉表情回复效率更低,其实,很多人回复表情,都是在表示无奈或者尴尬,当不知道回复什么的时候,又不想冷场,又不想让对方感觉自己不尊重他,就会随手回复一个表情。这是表情运用的大多数场景。

看到微信表情符号写入判决,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一种回到摩斯密码的即视感,现在的说话都已经通过表情符号加密了。

看到这个案例,我都笑了。

在一起人格权纠纷案中,被告马某某因与原告刘某某发生矛盾,便通过微信向刘某某发送了多个 “炸弹” 的表情符号表达情绪,刘某某认为该表情系人身威胁之意,于是诉至法院要求马某某进行赔礼道歉,后双方在法院调解下达成和解。

最有意思是:同一表情符号在不同手机设备中也会存在显示差异,如苹果 IOS 系统中的 “尴尬微笑” 表情在安卓系统中显示为 “开心大笑”,极易造成双方理解误差。

所以,同学们,重要场景下的聊天记录,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明确表达,以防被误解,产生官司。

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关注我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字 “1024”

免费领取副业赚钱实操教程

2154aae0eed2d00b087beb2aa12447ad.png

原网站

版权声明
本文为[非著名程序员]所创,转载请带上原文链接,感谢
https://blog.csdn.net/loongggdroid/article/details/12553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