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目标管理【管理学之十四】

目标管理【管理学之十四】

2022-07-07 15:40:00 SmartBrain

目标管理,最早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其对目标管理的定义是: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目标管理有三大特点:

1.重视人的因素

2.建立目标链及目标体系

3.以成果为基准,重视成果

如何进行目标管理呢。每个人都会制定计划,计划是为了目标而服务的。

制定目标。但是制定目标的环节,也是讲究技术的,有一定的根据和因素,否则,实践行动起来,就会适得其反。

方法: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指绩效指标是与工作的其它目标是相关联的;绩效指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比如数据管理系统的架构如下:就是具备Smart原则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

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1、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原网站

版权声明
本文为[SmartBrain]所创,转载请带上原文链接,感谢
https://blog.csdn.net/Peter_Changyb/article/details/12503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