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四象限时间管理有多好用?
四象限时间管理有多好用?
2022-07-31 14:49:00 【林中静月下仙】
你把时间放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如果不规划好,很容易拖延堆积甚至忘记做很多重要的事情,这些其实说到底都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没有掌握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导致效率低下,现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超好用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
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四象限法则就是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这样子的划分有利于我们对时间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有效的管理。
把这个法则弄清楚,无论工作、学习和生活,都能轻松应对,下面就教大家如何区分各种事件并运用。
A区 紧急且重要(25%-30%)
执行推荐:立即去做、尽快完成
饱和后果:影响全局、压力增大、造成危机
优先解决A区的事情,这个区域的事情一般都是因为日常拖延的结果,尽量减少这里的事项,不然会影响整个全局的进度,并且会让人感到焦虑和急躁。
B区 重要不紧急(50%及以上)
执行推荐:提前启动、规划后再做
饱和后果:忙碌但是不盲目
B区的事情需要我们制定计划,按时完成,这里的事情应当安排固定的时间去做,形成习惯和良性循环的做法,坚持久了是会对我们整个人生都是有益的。
C区 紧急不重要(15%-20%)
执行推荐:尝试交给别人做、少占用自己时间做
饱和后果:忙碌且盲目
对自己不重要完全无意义,但是有时间限定和催促的,这类事情可以尝试交给别人去做。专注于自己的主线,这里冒出来的紧急事项都尽量少占用自己的时间资源。
D区 不紧急不重要(5%)
执行推荐: 有空再做、浅尝辄止
饱和后果:影响重要事件
日常忙碌的工作和学习当然需要一些时间来进行身心的调节,但是要适当控制,千万不能沉溺和上瘾。
四象限法则是一个越用越好用的法则,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各个象限的事情区分开,它并不是鼓励把我们的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而是让我们学会把时间、精力更多地分配到那些对我们有价值的事情上。
运用好四象限真的能帮助我们梳理清楚每天处理事件的主次顺序,让办事效率提升,摆脱拖延症不是梦~
有些事件可能不好直接划入某个区里,感觉不太清晰,这种情况可以先放一放,可能是时机还未成熟,等某一天结合实际情况就清楚啦!
边栏推荐
猜你喜欢
The meaning of node_exporter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 Prometheus
英文语法-时与态
基于极限学习机(ELM)进行多变量用电量预测(Matlab代码实现)
49. The copy constructor and overloaded 】
安装Xshell并使用其进行Ymodem协议的串口传输
Resnet&API
TCP详解
The 232-layer 3D flash memory chip is here: the single-chip capacity is 2TB, and the transmission speed is increased by 50%
什么是消息队列呢?
架构实战营模块8消息队列表结构设计
随机推荐
思路迪医药冲刺港股:5个月亏2.9亿 泰格医药与先声药业是股东
OpenShift 4 - 定制 RHACS 安全策略,阻断生产集群使用高风险 Registry
charles进行弱网测试(app弱网测试怎么做)
sentinel与nacos持久化
redhat/openssl生成自签ca证书并使用
易驱线主控芯片对比(电动三轮电机90O瓦世纪通达)
使用 Chainlink Keepers 实现智能合约函数的自动化执行
ASP.NET Core 产生连续 Guid
OpenShift 4 - Deploy Redis Cluster with Operator
自适应控制——仿真实验三 用超稳定性理论设计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SetoolKit User Guide
Small test knife: Go reflection helped me convert Excel to Struct
【Pytorch】torch.argmax()用法
abaqus find contact pairs报错:surface name is already in use
Essential Learning for Getting Started with Unity Shader - Transparency Effect
Groupid(artifact id)
Sentinel流量控制
格林美瑞交所IPO:募资3.8亿美元 更多中国企业将赴欧洲上市
I summed up the bad MySQL interview questions
Analysis of the startup source code of hyperf (2) - how the request reaches the contro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