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软件测试技术之如何编写测试用例(2)

软件测试技术之如何编写测试用例(2)

2022-08-03 02:50:00 学掌门

6、手机软件的性能应考察哪些方面?

专家分析:从手机产品来看,手机性能测试可分为两部分:硬件测试和软件测试。

  1. 硬件测试操作简单,但目前国内很多手机硬件测试人员都处于初级阶段,即可执行测试,但无法提出优化解决方案,故普遍待遇较低。而要发展为高级硬件测试人员,必须掌握手机硬件测试设计原理,而掌握这部分的测试人员,大多都转为硬件开发。

2.手机软件性能测试目前在国内也比较麻烦,主要由于以下几点:

1)嵌入式平台受于开源程度,自动化工具大多还是不足。勉强凑合的开源自动化工具无法应对多元化的客户和测试人员需求,往往需要二次开发。

2)由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低成本的硬件器件无法达到最好的性能指标,导致在测试后期,测试人员还在纠结于如何平衡客户需求指标与实际测试性能指标。软件性能指标的不断变更同样也导致某些测试团队无法正确评估性能测试结果到底是通过还是失败。

3)软件性能测试周期长,投入资源较多,收益较功能测试少,故很多手机设计公司对这一块持观望态度。

7、测试用例有很多模版,该如何选择?测试用例是根据以前测试的积累步骤写还是要根据写测试用例的方法写?

专家分析:测试用例模板,可自己根据实际测试的环境来选择。建议选择表格式的模板,比如excel,比较好统计。

不同的测试人员,写测试用例的方法各不一样。并没有哪种方法就绝对好,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如项目本身就很紧,若大张旗鼓的重新按照测试方法设计用例,必然导致中后期测试执行时间短缺,无法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而对项目产生更大的风险。所以,先分析环境,才可能设计出好的测试用例。

8、功能测试做多久才适合做性能测试?

专家分析:功能入门简单,性能偏难。有一些功能测试基础,学学性能也无妨,这个没有时间的约束,看你自己的能力、是否感兴趣或者工作的需要。

9、测试用例的细度如何把握?什么样的功能点可以考虑放在同一条用例验证?什么样的功能点必须是由一条用例验证?

专家分析:用例粒度无论选择什么方法,都存在利弊,所以在实际测试用例设计中,如何选取,需要结合整个测试团队和产品未来发展来看,而非简单的只分析测试用例原理就能得到结果。提供一个用例粒度供参考。单个quickchecktest单个测试人员在2小时完成,组成的用例组要求覆盖产品所有功能,而每个用例都可从Systemcases中直接提取。以此为标准,可评估出每个用例的覆盖粒度。

10、如何挑选回归用例?什么样的用例可以作为回归用例?如果在备选的用例库里边没有可作为回归用例的测试用例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专家分析:回归用例QuickCheckTest用例差不多,满足2个要求:一是功能覆盖率,二是可在规定的执行时间内完成。

如果备选的用例库里没有相应的回归用例,则需要更新备选用例库。

11、新手该如何做好测试?

专家分析:测试对新手的要求很简单:

1.只相信实际测试的结果。

2.不懂就问,问完就想,想不通再问。切记重复的问题莫多次提问。

3.没事就多看资料,不管是否觉得和自己的业务相关,先看先了解,说不定以后哪天就用上了。

12、刚刚从开发转做测试,怎样才能将测试用例设计的全面?

专家分析:有个很简单的方法,你先按照自己的思路把用例写一次。然后用1倍的时间给自己的用例找茬,然后将漏掉的点分类,再思考当初设计用例的时候,怎么可以将这些用例漏掉的点预先设计进去。

如果其他测试人员有时间,强烈建组织用例评审。

13、对于米聊,飞信这种软件如何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才能保证没有功能遗漏,这种软件如何做性能方面的测试?

专家分析:如果将兼容性测试划到性能测试中的话,那么米聊,飞信这类第三方的软件功能测试还算是比较简单的,需要注意两点:

1)交互。由于很多系统在设计时,并不可能考虑到适应所有的第三方软件。所以当第三方软件与系统本身软件在同时申请资源时,存在较大的风险。

2)容错。异常处理机制是软件设计的天生缺陷,我们无法在一开始就设计出完美的软件,特别是在容错方面。所以错误推断的用例设计方法通常都是软件设计的命门。

关于性能测试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兼容性测试外,在手机端,还需考虑以下9种性能测试。

长周期测试

响应时间测试

电源管理测试

内存测试

多媒体质量测试

应用程序接口吞吐量测试

耐力测试

负载测试

可靠性测试

而在服务器端,则主要考虑一下6种性能测试

压力测试

负载测试

大数据量测试

配置测试

可靠性测试

并发测试

文章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文内容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权利人联系小编,我们将立即处理

原网站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掌门]所创,转载请带上原文链接,感谢
https://blog.csdn.net/xuezhangmen/article/details/1261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