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接口自动化测试实践指导(中):接口测试场景有哪些

接口自动化测试实践指导(中):接口测试场景有哪些

2022-07-06 21:41:00 测试界的彭于晏

在第一篇文章 接口自动化测试实践指导(上):接口自动化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中详细给小伙伴们讲解了一下接口自动化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文末分享接口自动化测试教程】

准备工作中最后一步接口测试用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例设计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测试质量。

那如何进行测试用例设计呢,这里呢我结合自身经验,帮助大家梳理一下接口测试用例设计思路。

希望对大家后续接口测试工作有所帮助和提升。

1 接口测试场景梳理

1.1 设计思路

在接口测试中,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测试质量依赖于接口测试场景的设计,而接口的测试场景和传统的功能测试场景又有所不同。

不少测试同学一时无法很好的转换,一上来进行接口测试思路上会比较乱。

这里呢给大家梳理一下接口的常用测试场景,并进行了分类,感兴趣的同学建议反复多看几遍,并多思考一下。

注:

性能角度和安全角度的实际测试要比功能角度测试复杂的多。

本篇重点讲解功能角度测试,后续再写专题文章来详细讲解接口的性能和安全测试如何进行。

1.2 功能角度讲解

接口测试的功能角度划分,依据侧重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多种划分方法。

目前我实际测试工作中主要使用的测试场景可以划分为五类:

  • 基础检查

  • 正常多角度

  • 异常多角度

  • 必录项检查

  • 边界值检查

大家注意这个顺序安排:

基础检查->正常多角度->异常多角度->必录项检查->边界值检查

优先级是依次降低的。实际在进行接口测试时,建议按照这个优先级顺序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不一定所有接口的测试都要设计这么全面,需要综合考虑时间成本、接口的重要性等多重因素来决定。

下面分别解说一下功能角度下的每个场景分类,利于大家理解清楚:

1) 基础检查

该角度主要目的是对接口进行通过性验证,通过输入有效入参,检查接口返回正常,可通过返回状态码或关键字段来进行判断。

但内容是不是返回正确,不在该角度检查范围内。

2) 正常多角度

该角度主要验证多种有效入参组合,检查接口均能返回符合预期的正确数据。

类似于普通的功能测试,从黑盒角度考虑,利用等价类的思想,划分接口各个入参可能的正常场景组合值。

并检查接口返回结果的正确性,是否符合我们入参设置的预期结果。

3) 异常多角度

该角度主要验证多种无效入参组合,检查接口均返回符合预期的报错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该角度更多的是考虑业务角度的异常场景。

而非针对某个入参的异常数据测试,针对每个入参的异常数据测试将更多的放到边界值检查场景中。

4) 必录项检查

该角度检查比较明确,就是依据接口文档,检查各个必录的入参是否真的被设为了必录项。

在场景设计上,需要测试当只录入必录项入参时,接口应该能够返回处理成功的信息,否则要么是文档写的有问题,要么是接口代码逻辑有问题。

5) 边界值检查

该角度主要从入参要素级角度进行检查,针对接口的每个入参进行特殊字符检查、长度边界值检查等。

这个角度的检查优先级最低,原因是一般系统前端都会有控制,这种非法的数据一般是无法正常传递给后端。

但如果为了接口更好的健壮性,前端虽然进行了控制,但后端接口也加一下校验控制,安全性和健壮性上会更高。

当然实际项目中,后端开发人员往往因为这块处理比较费时,往往没有做到太全面的控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测试可以依据具体系统使用场景,综合评估一下风险,如果有比较大的风险,还是要具体要求开发人员完善一下后台校验。

2 用例设计实战演示

对于接口用例的维护,这里呢推荐两款工具:

一款是单兵神器Jmeter

一款是可以免费且非常好用的 API 接口协作平台Eolink

Eolink平台不仅支持 API 接口的协作开发,更有丰富的接口测试功能,支持对接口的测试。

Eolink对接口的测试用例维护样例如下:

下图为用Jmeter维护的一组对创建应用接口的接口测试用例,后续会以此为例子给大家解说一下上面章节所说的接口测试场景。

说明:

上图展示的是对创建应用接口编写的测试用例。

该接口的用例是完全按照 5 个场景分类来设计测试用例,并且在设计用例时,按照每个场景分类优先级依次进行用例设计。

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设计思路比较清晰明了,最大限度避免遗漏某些场景用例编写。

2.1 基础检查类用例展示

说明:

该用例入参随机设置一套可使接口返回正常的一套参数即可。

说明:

断言的设置也比较简单,检查接口返回某个关键字段即认为成功。

2.2 正常多角度用例展示

说明:

该用例主要设置检查各种不同构建类型的应用能否创建成功。

2.3 异常多角度用例展示

说明:

该用例是来检查当 language 字段设置了不存在的值,检查接口返回失败(这类错误数据,接口会返回非200错误码)。

2.4 必输检查用例展示

说明:

该用例是来检查当 language 字段设置为 null 后,检查接口返回预期失败信息,失败信息为:必须为你的应用选择他的开发语言。

2.5 边界值检查用例展示

说明:

该用例是来检查 tag 字段多种不合法入参,检查接口返回预期失败信息。

失败信息为:

项目名称只能包含字母、数字、中划线,且不能以中划线为开头和结尾。长度2-50个字符

最后,再给小伙伴们介绍一下Eolink在测试用例方面的神奇特性:

支持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能力。

该能力可以智能生成多种场景的测试用例,并实现快速生成各种正常类型,异常类型,边界值,必填值的用例。

有兴趣的小伙伴建议去官网详细了解一下:

https://www.eolink.com/

另外该平台还有着丰富易用的测试功能,帮助项目团队更好的对 API 接口进行管理和测试。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几个好用的功能:

1)支持在线、本地、客户端进行测试

eolink除了常规支持服务器端发起测试,还支持客户端(本地)、插件(本地)发起测试,满足多种不同场景的测试需求。

想了解更多,可以参见:

https://help.eolink.com/#/tutorial/?groupID=c-628&productID=13

客户端(本地):

服务器测试(在线):

插件(本地):

2)一键进行回归/冒烟测试

在以往的协作方式中,测试人员工作总是排在最后进行。

无法参与项目讨论, 无法进行快速大范围回归测试, 甚至无法按时完成测试任务,导致项目延期或带着忐忑上线。

在 API 研发管理平台中,由于协作是基于 API 文档进行的,当后端开发人员将 API 文档写好之后,测试人员就可以马上介入。

在 API 文档的基础上编写测试用例,让测试工作前移。

当 API 开发完成之后,测试人员可以一键将 API 的测试用例全部测完,并且得到详细的测试报告。

后端开发只需要看到测试结果就能够知道自己的 API 是否满足测试需求,如果有异常则可针对性改进。

想了解更多,可以参见:

https://help.eolink.com/#/tutorial/?groupID=c-469&productID=13

3)丰富详细的测试报告

该平台也提供了丰富详细的测试报告,方便查看和分析测试结果。

想了解更多,可以参见:

https://help.eolink.com/#/tutorial/?groupID=c-469&productID=13

预告一下,下篇文章将给大家介绍一下接口自动化测试断言设置思路,感兴趣的小伙伴,建议持续关注一下。

体验地址:

https://www.eolink.com/?utm_source=w2703


学习资源分享

最后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看着粉丝一路的上涨和关注,礼尚往来总是要有的,虽然不是什么很值钱的东西,如果你用得到的话可以直接拿走

这些资料,对于想【进阶自动化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凡事要趁早,特别是技术行业,一定要提升技术功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网站

版权声明
本文为[测试界的彭于晏]所创,转载请带上原文链接,感谢
https://blog.csdn.net/IT_LanTian/article/details/12564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