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rtklib】在rtk下使用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初步实践

【rtklib】在rtk下使用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初步实践

2022-07-06 09:18:00 Proletarians

一、背景
以前上学的时候做测量,做静态算架站点的坐标做控制或者在校园进行rtk测地形点,都是在视野开阔,运动缓慢的情况下进行。现在使用消费级接收机,在城市动态复杂环境下,例如过天桥、树荫下、高楼旁边,其测量值会出现大量的粗差和周跳的现象,很是频繁,影响到了量测模型;同时,载体的运动状态也是不清楚的,例如,在路口拐弯,遇到行人车要减速,绿灯后车要加速等,影响到了动力学模型。

鉴于以上描述的函数模型两方面,那么在使用ekf的时候,心里就慌慌了。这个时候考虑使用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一是抗差估计调整量测噪声矩阵,二是自适应调整动力学模型,平衡两者的贡献。

二、vs后处理实践
在rtklib中,我们在进行vs后处理post的时候,如果使用了伽利略、glonass等,要注意在头文件中定义系统的宏,否则得到的只是gps的rtk结果。既然是动态rtk,那么接收机的dynamic选项要打开,这在配置文件可以直接更改。下面要分两步来进行,自适应因子的确定和抗差估计得到的量测噪声矩阵。

2.1 自适应因子的确定
自适应因子的确定可以从两方面,一是新息向量,也就是通过一步预测值和测量值得到的,是第一次ddres得到的v;二是通过状态不符值,即通过当前时刻的状态向量和一步预测值的模。
在实际使用中,不建议使用状态不符值,因为这个状态有时算出来相差太大,新息向量更能反映动态系统的扰动。
示例代码如下:

/* adaptive factor resolved by predicted residual */
static double adaptive_factor(const double *v, int nv)
{
	double sum = 0.0,ret;
	double c0 = 1.5, c1 = 8.0;

	for (int i = 0; i < nv; i++) {
		sum += v[i] * v[i];
	}
	sum = sqrt(sum);

	if (sum>c1)
	{
		ret = 0;
	}
	else if(sum <= c0) {
		ret = 1;
	}
	else {
		ret = (c0 / sum)*SQRT((c1 - sum) / (c1 - c0));
	}
	return ret;

}

2.2 抗差M估计
抗差估计是使用验后测量残差进行计算得到的,rtk双差测量值是相关的,那么在进行抗差估计的时候就不能使用等价权策略了,参考了刘经南的计算方法,和杨元喜的双因子模型其实是一回事。
示例代码如下:

/* 抗差估计算法,RTK双差观测值之间相关,不能采用等价权方案       */
/* v        I        验后观测残差向量                            */
/* R        I        量测噪声方差-协方差阵                       */
/* vflag    I        双差卫星新息字段                            */
/* nv       I        量测噪声方差-协方差阵维数 即R大小为(nv*nv)  */
static double * robust_estimate(const double *v, const double *R, const int *vflg, int nv)
{	// nv表示量测噪声方差-协方差阵R的维数,RTK的量测噪声矩阵R是相关的,需要确定等价方差-协方差矩阵R_,参考刘经南计算方法
	int i, j, sat1, sat2, type, freq;
	double *R_; 
	double w,c=2.0,p; // w表示标准化残差,c~[1.5,3.0],p表示相关系数
	R_ = mat(nv, nv);

	// step1 先保存对角线元素
	for (i = 0; i < nv; i++) {
		w = 0.0;
		sat1 = (vflg[i] >> 16) & 0xFF;
		sat2 = (vflg[i] >> 8) & 0xFF;
		type = (vflg[i] >> 4) & 0xF; // type == 0 ? "L" : (type == 1 ? "P" : "C")
		freq = vflg[i] & 0xF;
		// 验后观测残差的标准化残差
		w = fabs(v[i]) / R[i + i*nv];
		R_[i + i*nv] = (w < c) ? R[i + i*nv] : w*w*R[i + i*nv];
	}
	// step2 再填充非对角线元素,使用相关系数p来填充R_
	for (i = 0; i < nv; i++) {
		for (j = 0; j < nv; j++) {
			if (i == j) continue;
			p = R[j + i*nv] / (sqrt(R[i + i*nv] * R[j + j*nv]));
			R_[j + i*nv] = p*sqrt(R_[i + i*nv] * R_[j + j*nv]);
		}
	}

	return R_;	
}

注释中描述了步骤,但是这个策略中没有对ddpr和ddcp进行分开处理,是要分开处理的,因为ddcp的时候有可能是周跳没剔除干净导致的,那么模糊度就要重置,只是把这个代码流程放出来,大家当个参考吧。

2.3 其他注意
得到了自适应因子,在卡尔曼滤波filter函数中k的计算只需要在控制系数的那儿由1.0变成1.0/factor即可。
当前历元计算的状态向量的Pp,我加了这个

    if (!(info=matinv(Q,m))) {
       matmul("NN",n,m,m,1.0,F,Q,0.0,K);   /* K=P*H*Q^-1 */
       matmul("NN",n,1,m,1.0,K,v,1.0,xp);  /* xp=x+K*v */
       matmul("NT",n,n,m,-1.0,K,H,1.0,I);  /* Pp=(I-K*H')*P */
       matmul("NN",n,n,n,1.0,I,P,0.0,Pp);
   	// 张友民
   	//matmul("NT", n, n, n, 1.0, Pp, I, 0.0, Pp);
   	//matmul("NT", m, n, m, 1.0, R, K, 0.0, F_);
   	//matmul("NN", n, n, m, 1.0, K, F_, 1.0, Pp);
   }

result
结果测试的不好啊,怎么放出来,哈哈哈。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原网站

版权声明
本文为[Proletarians]所创,转载请带上原文链接,感谢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074576/article/details/109495621